在这个章节,我们要研究对固体进行切割或重组后的压强变化规律。主要研究三种切割——竖切、横切和斜切。这三种切割还会和前面的叠加体结合,以及切割后的物体进行重组,我们会得到一些更有趣的结论。这些结论都能帮助我们快速解题。
-
1、认识了横切、竖切、斜切对直柱体的压强的影响:横切压强变小;竖切压强不变;斜切压强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
2、
熟悉了竖切压强不变在题目中的应用,要熟练地在压力,压强,底面积,质量,密度,体积这些物理量之间自由转化,才能快速解题
3、
最后一题的另一种解法很巧妙,通过构造出竖切的情况,就很容易判断出丙和丁的压强大小了
-
1、当叠加体各层进行竖切时,最底层的直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始终不变,为$\rho _{1}gh_{1}$。只需要考虑压强附加值的变化,也就是上方的总重力和最底层的底面积之比的这部分
2、
如果是直柱体叠加,对每一层都进行竖切,则每一项的$\rho gh$部分是不变的,变化的只有底面积比。拿最简单的双层直柱叠加体来说,当两层都进行竖切,则$\rho _{1}gh_{1}$、$\rho _{2}gh_{2}$不变,若$\dfrac{S_{2}}{S_{1}}$变大,则压强变大;$\dfrac{S_{2}}{S_{1}}$变小,则压强变小;$\dfrac{S_{2}}{S_{1}}$不变,则压强不变
-
1、直柱体的竖切并重组主要有两类题型:一类是将物体竖切一部分,再放到剩余部分的上面,从而形成叠加体。此时总重力不变,底面积变小,因而压强变大。这类题的技巧是采用特值法
2、
另一类是切割后互换的题型。底层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前后不变,只是上方多了一个物体,所以压强增大的部分就是增加部分的重力与剩余底面积之比
-
1、通过割补法,发现直柱体斜切后,上小下大则压强减小,小于$ρgh$;上大下小则压强增大,大于$ρgh$。记住这个规律,斜切的题目就能马上判断出答案
2、
重点关注了割补法。通过补全或切割出一个中介图形,来实现不规则图形和整体图形的压强比较
3、
最后一道题就巧用割补法中的“补”。把难以比较压强的三角块补成了直柱体,这样只看高度就能判断压强大小了
-
1、在两个压强公式的基础上,比较横切后的压强大小变化时,如果题目存在质量相同的条件,就说明压力相同,适合利用公式$p=\dfrac{F}{S}$来推出更多的大小关系;如果题目有压强的条件,往往更适合利用公式$p=ρgh$
2、
此外,还使用到了极限法这种特殊的技巧
3、
对于横切互换的题目,可以通过比较互换部分质量的大小,来判断压强的变化
-
1、横切的压力和压强的叠加规律:$F_{上}+F_{下}=F$,$p_{上}+p_{下}=p$
2、
利用这两个规律,解决了三道判断横切后压力或压强大小比较的题目,在解题中,同学们始终要注意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
-
1、学习同一均匀直柱体横切的压强比例规律
2、
设密度为$ρ$、高度为$h$的直柱体横切掉的高度为$\Delta h$,剩余的高度为$h_{剩}$,则存在比例关系:$\dfrac{\Delta h}{h}=\dfrac{\Delta p}{p}$,$\dfrac{h_{剩}}{h}=\dfrac{p_{剩}}{p}$,$\dfrac{\Delta h}{h_{剩}}=\dfrac{\Delta p}{p_{剩}}$ 。也就是说,对于同一个直柱体,压强的比例就是高度的比例
-
1、对于同一直柱体,高度的比例,就是体积的比例,也就是质量的比例
2、
高度比,体积比,质量比,都等于压强比,即$\dfrac{\Delta h}{h}=\dfrac{\Delta V}{V}=\dfrac{\Delta m}{m}=\dfrac{\Delta p}{p}$,$\dfrac{h_{剩}}{h}=\dfrac{V_{剩}}{V}=\dfrac{m_{剩}}{m}=\dfrac{p_{剩}}{p}$,$\dfrac{\Delta h}{h_{剩}}=\dfrac{\Delta V}{V_{剩}}=\dfrac{\Delta m}{m_{剩}}=\dfrac{\Delta p}{p_{剩}}$
-
1、横切和竖切规律的综合运用。除了强化了基本的横切竖切规律,还要注意这些题目中运用到的一些技巧,比如逆推反证的技巧,列出比例代数式相互表示和物理代数式化简、代换的技巧,把孔洞看成竖切或横切问题的技巧。这些才是题目的难点,也是同学们要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新内容